原标题:褪色的金饭碗?!银行年轻“打工人”深陷职业围城:任务多、指标重、薪酬降;除了稳定,还能给我什么?
来源:行长速览
<文|时也运也 编|顾柠>
或许,银行还算得上是一份好工作。
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,对婚姻也罢,职业也罢,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——《围城》。
最近总刷到银行人吐槽工作的帖子,任务越来越重,指标越来越密,开会越来越晚,工资条却越来越薄,甚至所谓的“反内卷”,本意为避免行业间恶性竞争,却让不少银行基层乃至中层身心俱疲。
压力之下的人们往往会产生“逃离”的念头。但浪浪山外还有浪浪山,等真正交了工牌、退了工作群,有些人却在走出去之后才发现,现实往往比想象要骨感得多,围城外的天空,未必更蓝。
或许在某个寻常的夜晚,亦有曾经的银行人恍惚间觉得:“好像……以前有些东西,还挺好的。”
后悔,可能有一点;矫情?倒也谈不上。一直以来,成年人的情感都是复杂的,怀念的或许更多是从前那种“稳定的确定性”。
相较国内多数企业,除部分民营银行外,国有大行,全国性股份行,乃至地方性城、农商行几乎都具有国资背景,而在国资监管体系下,银行的工作再苦再累,至少在工资水平、工资及福利的稳定性上相较所属当地的民营、小微企业仍具有一定的优势——
没有特殊情况下,每个月的固定时段,银行员工工资一般会准时到账,五险一金大多按实际收入顶格缴纳,依各行实际情况还分别设有年金、补充医疗、过节费、取暖降温补贴等种种福利。
对部分已经辞别银行体系的人来说,这些平时觉得不起眼的“标配”,离开后才发现,原来是很多中小公司给不了的“高配”。在银行,最起码不需要担心公司下个月会不会倒闭,不用特别害怕老板突然说“咱们资金链断了,薪资暂发一半”;在银行,再差的年份,基本盘总还在。
正如某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,“工作确实是围城,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,像我和我老公我们俩都是银行,工作七八年了,现在一人一年差不多30w左右,虽然也抱怨过工作很烦,有不顺心的时候,可是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,如果换到一个月1w都没有的地方,我想再轻松我也不愿意去,还是钱拿在手上觉得实在,毕竟现在的工作也不至于压力大到喘不过气,领导人也很好。”
还有人对银行的怀念是源自前单位平台所给予的体面。在银行上班的时候,因为有XX行品牌信用背书,无论是走亲访戚,还是接待业务,往往在对方视角中会有一种会存在一种“还不错”的印象,正如“山东人对考公有‘执念’”一样,在国央企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往往更易得到社会的认可。
如有网友表示,此前在某行工作期间,经常“灰头土脸”的,但在跳槽私企后,却还是会怀念从前,怀念的便是那个时候的体面。
银行有压力吗?答案毋庸置疑,否则也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银行人寻求跳槽。但换个视角来看,在各行各业“内卷”不断的当下,没有压力的行业才是凤毛麟角,少之又少。
但不同的是,作为国资力量的“正规军”,银行往往有着成熟的指标量化考核体系,换句话说,压力来源非常明确:存款、贷款、中收、不良......指标虽重,但至少是知道游戏规则的,就能有的放矢的攻坚业绩。从柜员到理财经理,从对公客户经理到支行行长,从部门员工到高级主管,银行的晋升机制再僵化、再缓慢,它至少是明规则、有路径的。
但离开之后,有不少人在跳槽后工作开始陷入“无序、不确定、没有反馈”的状态,反而徒增内耗,更易陷入“心慌”和“迷茫”。
以上种种并非意在强调银行是唯一的就业选择,只是对大多数银行人来说,更应该“谋定而后动,三思而后行”;对每一个想离开或者已经离开银行的人来说,“没有完美的工作,只有是否匹配当下的你”——
如果你家里有矿、身体健康、追求生活品质,那有丰厚的试错资本换个赛道未尝不可;
如果你追求稳定、害怕风险、需要可见的晋升,银行或许仍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之一;
如果你已经离开,也不必后悔——每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,人生路途本就不缺少大道。
但需注意的是,银行业也好,其他行业也罢,在看到自己行业干着“难”的同时,更要认真评估自己手中的“牌”,多看看大环境下职场的“底”。并不是说离开就能逃离指标,不是说离开就能告别加班,不是说离开就能人际关系简单......
事实上,很多人真正厌倦的并非是银行的工作,而是单纯对上班存有偏见。但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,学会与“为生活而上班”和解始终是人生的重要课题,如果心态不对,从事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天然阻力。
说到底,职场浮沉不过是在确定性与可能性之间反复校准天平。银行抑或是其他企业以青石垒就的“围城”,既会困住向往旷野的飞鸟,也能庇护惧怕风雨的归人。此心安处是吾乡——若能在齿轮轰鸣中修得内心清平,纵使身在铜墙铁壁间,亦能见天地宽阔。
责任编辑:李琳琳
天载配资-配资网站排行-上海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-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